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石湾瓦,甲天下

Posted: 09 Feb 2023

 

 

「云·游中国」石湾瓦,甲天下

 

广东省是中国的主要陶瓷产区之一,源远流长,产地分布广泛,素有“南国陶都”之称。

 

其中,石湾窑、潮州窑、西村窑、雷州窑等更是大放异彩,成为广东省窑口中的璀璨明珠。

 

石湾窑

 

石湾窑窑址位于中国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考古发现,石湾镇的陶瓷生产最迟可上溯至唐宋时期,明清时期趋于鼎盛。有民谚曰:“石湾瓦,甲天下。”

 

 

明清时期,石湾窑善仿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的窑变花釉,世称“广钧”。除此之外,有人因其为陶胎而称之为“泥钧”,亦有人因其胎土多带沙性而称之为“沙钧”。

 

 

石湾窑不仅善仿钧窑产品,还善仿宋代官、哥、汝、钧诸名窑产品,从材质运用、技法处理、艺术造型等各方面都仿得惟妙惟肖,且有创造性的发展。

 

中国陶瓷艺术先驱梅建鹰评价曰:“石湾集宋代各大名窑之大成,仿钧而青出于蓝,独创石湾自已的艺术风格。”

 

石湾窑瓷器鉴赏

 

 

明 石湾窑仿钧釉三足炉

 

此炉高14.5厘米,口径11.9厘米,足距9厘米。炉直口,平出沿,短颈,鼓腹,圈足下承以三足。炉外施窑变釉,釉色以月白色为主,炉内施白釉,圈足内施酱色釉。

 

此器胎体厚重,做工精细,为石湾窑的典型器物。广东石湾窑的陶瓷产品以胎体厚重为特点,胎色灰暗,釉层厚而光润,以制作陈设用品见长。

 

 

明 石湾窑蓝釉兔形砚滴

 

此砚滴呈蹲兔形,通体施仿钧窑蓝釉。兔子后腿蹲踞,前腿撑起,昂首望天,生动朴实,没有矫揉造作之感,展现了民间工匠敏锐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石湾窑善于把装饰艺术与器物功能结合起来,在人物、动物、植物形体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使其成为某种实用器皿。

 

 

明 石湾窑仿钧釉菱花式三足花盆托

 

此花盆托高4.5厘米,口径21.5厘米,足距9厘米。花盆托呈菱花式,六瓣菱花口,弧壁,平底,底下承以三足,外腹部随花瓣口形状形成凹凸线条。其内外施窑变釉,外底露胎无釉。

 

此花盆托造型模仿宋代钧窑菱花式花盆托,釉色追求宋代钧窑瓷器的窑变釉。

 

 

清 石湾窑牛式花插

 

此花插长19.5厘米,高11厘米。花插作牛式造型,胎体厚重,造型新颖。花口内饰黄釉,其余处满施深蓝釉,釉层凝厚,深蓝色釉中渗化出葱白色雨点状花斑,牛首及腿又呈现出窑变的效果。

 

其窑变以蓝色为基调,虽仿钧窑,却又大不相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清 石湾窑蓝釉“福禄寿”镂空金钱花卉纹茶盘

 

此茶盘长24厘米,宽20厘米,高20.5厘米,藏于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茶盘釉色浑厚温润,造型独特古拙。其镂空金钱纹既可作为装饰,也可用于漏茶水。“福禄寿”字纹、寿星、牡丹花等装饰图案大大提升了茶盘的艺术欣赏价值。

 

 

清 石湾窑钧蓝釉瓜形鼠柄陶盖壶

 

此壶高11.5厘米,口径4.5厘米,底径6厘米。壶盖微凸起,宝珠形盖钮,短劲,壶呈鼓腹向下渐收,腹部出四楞呈瓜形状,菱形圈足,壶身一侧置短流,以鼠作柄,构思新颖。

 

其通体施釉变蓝釉,是石湾窑仿钧器中的佳作。

 

 

清 石湾窑黄炳塑素胎金丝猫

 

这件作品出自清代石湾陶塑名家黄炳之手,他运用了“胎毛技法”,即胎骨出毛,在器物表面用刻刀、木、竹等工具一丝丝、一缕缕地雕琢出动物的羽翎、皮毛。

 

泥胎烧成后的自然色足以呈现出金丝猫的毛色,金黄且有光泽,毛发根根分明,雕刻细腻。


金丝猫四爪紧绷,背部拱起,瞠目而视,蓄势待发,猫擒老鼠前的瞬间神态被塑造得活灵活现。

 

 

民国 石湾窑寿星坐鹿像

 

白衣寿星手捧寿桃侧于鹿背上,神情和蔼,笑容可掬。梅花鹿为素胎,四肢前屈呈卧姿,鹿毛采用“胎毛”技法塑造,其间点缀白釉表现梅花鹿的斑纹。

 

其白釉浑厚,开大片纹,底部有“黄雲屿”签款。寿星“鹿”与“禄”谐音,桃则象征长寿,寓意“富贵长寿”。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