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游中国」黄梅挑花:无声的抒情诗,立体的中国画
黄梅挑花是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的传统民间艺术。它以元青布作底,用针将五彩丝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的网格上,形成色泽绚丽、立体感强的图案。
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01 历史溯源
黄梅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尾南缘、长江中下游,为鄂、赣、皖三省交界。这里地势北高南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正是在这样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土地上,形成并发展了荆楚民间艺术——黄梅挑花。

相传,黄梅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时期。
据《黄梅县志》记载:早在宋代,黄梅县就有了十分讲究的挑花工艺。

1958年,在黄梅县蔡山脚下发掘的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墓葬中,墓中主人头上搭有彩线挑绣的“福寿双桃”方巾,这足以证明黄梅挑花这门民间工艺距今至少有约500年的历史。
02 技艺特点
艺术特色
黄梅挑花属于中国传统民间刺绣工艺,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刺绣。

黄梅挑花刺绣重刺,挑花重挑。刺绣时,艺人需在底布上下反复做刺绣的动作;挑花时,艺人则需在底布上方连续做挑花的动作。

黄梅桃花的图案在构图上比较完整,图案布满整个画面,每件挑花作品的图案都有自己的主题。
由于黄梅桃花来自于中国民间,故其题材较为广泛,图案种类多样,包括团花、边花、填花、角花和花边。
团花题材有福寿双全、龙凤呈祥、凤戏牡丹等;边花题材有二龙戏珠、八仙过海、桃园三结义等;填花题材有蝴蝶戏金瓜、莲花骨牌、龙舟竞渡等。
角花题材则无一定格式,多以文字、蝴蝶、水鸭、云头纹、如意纹、小三角形、长六边形、锯齿形、正六边形等组成。

各种不同造型的纹样组合在一起,表现出古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黄梅挑花图案的整体构图、布局形式可比较完整、严谨,却也不乏一些变化。

除了常见的构图形式外,黄梅挑花还有一些不固定的样式,用来表达一些故事情节,例如穆桂英挂帅、桃园三结义、辕门斩子等。
这些挑花作品图案没有任何规律,是挑花艺人根据故事情节设计出的图案,带有独特的艺术视觉效果。
这类作品创作的灵感来自于戏曲,而定式化的构图方式已经不能完全表达作者的情感,因此便出现了这类故事情节性的挑花作品。
无论怎样的构图形式,都是黄梅挑花艺人智慧的结晶,也是宝贵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