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德清窑:青瓷为主,黑瓷闻名

Posted: 27 Oct 2022

 

 

「云·游中国」德清窑:青瓷为主,黑瓷闻名

 

德清窑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德清县,是发现最早的烧造黑瓷的窑场之一,始于东晋,衰于南朝,其烧造历史较短,仅有一百多年的陶瓷生产历史。

 

德清窑兼烧青瓷与黑瓷,其烧造的精良黑瓷别具一格,是东晋时期黑瓷的代表。

 

 

德清窑常见的器物除鸡头壶外,还有碗、钵、盘、罐、盘口壶等日用器皿。

 

 

德清窑瓷器鉴赏

 

 

南朝 德清窑黑瓷鸡首壶

 

此壶高34.6厘米。口径11.2厘米,底径11.1厘米。壶盘口,细颈,溜肩,肩部对称置有双鸡首和龙 ,鸡口部与器内腹不通,间安置桥形系。

 

此壶除外底无釉外,通体施釉,釉色酱黑,有光泽,同时有溜釉和剥釉现象。

 

 

东晋 德清窑黑釉鸡头壶

 

此壶高17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9.3厘米。壶洗口,细颈,圆腹,平底,肩部一侧雕塑一凸起的鸡头形流,相对一侧饰安一曲柄,柄连于肩、口之间,另外两侧各饰一桥形系。


此壶器形完整,壶身里外施釉,外壁釉不及底,釉色黑如漆,莹润匀净,风格古朴,是不可多得的德清窑上品。

 

 

东晋 德清窑黑釉唾壶

 

此唾壶高9.9厘米,口径8.9厘米,底径9.4厘米。唾壶盘口,束颈,扁圆腹,平底略上凹。其外壁施黑釉,釉不及底,釉面滋润,开有片纹。

 

因釉层在高温熔融状态下产生垂流,致使器物下部积釉处釉层较厚,堆积欲滴。


唾壶亦称唾器,属于卫生洁具。瓷质唾壶始见于东汉时期,三国、两晋时期开始流行。东晋时期以青釉唾壶较为多见,黑釉唾壶则少见。

 

 

东晋 德清窑黑釉熏炉

 

此炉高15.6厘米,由炉身和炉座两部分组成。炉身为小口,圆腹,腹上有小圆孔和三角形孔;炉座为双层托盘,形状为平沿浅腹大平底,底部有一大孔。

 

其釉色酱黑,造型简洁而稳重,达到了实用和美观的有机结合。

 

 

东晋 德清窑黑釉耳杯盘

 

此盘高5厘米,口径18.6厘米,底径14厘米。盘浅,平底,上承耳杯,杯呈船形,两端上翘有双耳。其胎呈深红色,外施黑釉,有粘沙。

 

此盘是一种新型的用于饮茶的茶具,配备了浅盘形的盏托,以免盏热烫指和茶水外溢。

 

 

东晋 德清窑黑釉大碗

 

此碗口径19.2厘米,底径11厘米,高8.5厘米。碗敛口,圆唇,弧腹,圈足大而高,挖足浅,内底内凹,口沿有凹弦纹二道。

 

其通体施黑釉,外釉不及底,内壁釉色黑如漆,外壁釉较薄,釉薄处呈淡黄色,露胎呈褐色,整件器具端庄大气。

 

 

东晋 德清窑黑釉三足盖盒

 

此盒口径26.3厘米。盒敞口,宽平沿,斜腹,平底微内凹,下承三兽蹄足。盖微弧,顶平,上有小平钮,盖面有数道弦纹。其胎呈肉红色,施不均匀黑釉。

 

 

东晋 德清窑黑釉罐

 

此罐口径7厘米,底径8厘米,高8.5厘米。罐平唇略翻卷,斜肩下垂,直腹,平底。盖呈圆形,圆钮,盖面二圈弦纹,肩腹处二道弦纹,罐底有6处支烧痕迹。

 

罐施黑釉,外釉不及底,内壁有一处无釉,釉面较滋润,有开片,露胎处呈火石红。

 

 

东晋 德清窑黑釉罂

 

此罂(yīng)高22.8厘米,盘口,有盖,细直颈,斜肩,鼓腹,平底,肩部置二系。器身素面无纹,盖面三道弦纹,平面圆钮。

 

罂是一种盛贮器,既可用来汲水、存水,也可用来盛粮,在汉代即已存在。

 

 

东晋 德清窑黑釉盖壶

 

此壶高23厘米,口径9.4厘米,底径9.5厘米。壶盖部有钮,钮面平,盖面呈弧形,划有数道弦纹。盖为子母口,内壁留有五点支烧点,子口口沿与盖内壁无釉呈灰胎,其余部分施黑釉,釉层薄处呈褐色。

 

壶身为盘口,束颈较高,鼓腹,底面微内凹,上腹划有两道弦纹,并置有对称双系,系呈拱桥状。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