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中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一起来“云”游览!

Posted: 12 Oct 2022

 

 

「云·游中国」中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一起来“云”游览!

 

 

近日,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3届执行理事会上,2022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

 

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和江西省崇义县上堡梯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

 

下面,跟随小编一起“云”游览这四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透过悠悠历史,感受古人智慧~

 

01 四川通济堰:千年灌区浇灌天府粮仓

 

通济堰渠首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南河、西河、金马河交汇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运用时间最长的活动坝。

 

 

通济堰始建于公元前141年,距今已有2,163年的历史。千百年来,灌区引源源清水浇灌天府粮仓。

 

 

通济堰灌区呈菱形,灌溉面积52万亩,拦河坝长九百多米,历史罕见,目前是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向成都、眉山2市4县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02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万垛耸立,稻田棋布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分布在江苏省兴化市湖荡区,是世界唯一、里下河腹地独有的、分布在兴化湖荡区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在灌溉与排水工程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代表性。

 

 

历史上,古人在此架木浮田、垒土成垛,使其形成高出水面1米以上的田块,呈现出万垛耸立、河网密布、稻田棋布的景观。

 

 

目前,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仍在发挥灌溉排水、防洪抗旱排涝、生态农业、景观旅游等效益。独特的水利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彩的民俗文化使这里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

 

03 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古堰、古塘、古井的“活态博物馆”

 

浙江省松阳县四面环山,中部为松古平原。瓯江流域一级支流——松阴溪,横贯松古平原。

 

 

自汉代开始,古人因地治水,修建了数量庞大的堰、渠、塘、井。到明末时期,松阴溪流域已建成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总灌溉面积达16.6万亩,成为浙江省西南部地区最大的产粮区,称为松古灌区。

 

 

松古灌区是中小流域古代灌溉工程典范,历史上不同时期修建的引水、蓄水、提水等水利工程依旧发挥作用。

 

 

这里还有古代瓯江流域最早的水文观测点,芳溪堰下游的牛窦潭有一巨石,形似潜在水中的牛背。古人通过观察巨石入水深浅,预测旱涝。

 

松古灌区为当地渔业、茶叶、蔗糖、稻米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水支撑,一幅“粮满仓,鱼满塘”的丰收画卷在这里徐徐铺展。

 

04 江西省崇义县上堡梯田:陡坡梯田垂直落差近千米

 

上堡梯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西北部山区,面积约有5.1万亩,最高海拔1,260米,垂直落差近千米,最高达62梯层,被称为“世界最大客家梯田”。

 

 

上堡梯田开发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兴起于秦汉时期,成熟于宋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距今至少有2,200年历史。

 

 

上堡梯田以山为田,因山成形,因水而兴。它不仅包含了可持续利用的水源蓄水工程、科学的灌排系统工程、先进的节水工程、完整的田间配套工程,还形成了森林—水系—梯田—村落的农业生态体系。

 

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项,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中国已成为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之一。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