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汤阴县跑帷子,旌旗猎猎展古风

Posted: 20 Sep 2022

 

 

「云·游中国」汤阴县跑帷子,旌旗猎猎展古风

 

跑帷子是活跃在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

 

它由中国古代战争衍生而来,历史悠久,阵势古朴,变化多端,寓意深刻,寓含着因果报应的理念,同时也揭示出天象、节气变化的特点。

 

历史渊源

 

跑帷子起源于春秋时期,成形于秦汉时期,盛于宋、元、明、清各代和民国初年并延续至今,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军事价值、艺术价值和民俗价值。

 

 

据传,跑帷子是春秋时期的将士为纪念齐桓公的爱妃长卫女而举行的祭祀活动,这一王室祭祀活动继而演变为模仿行兵布阵的娱乐活动,后发展为宽泛的乡民求神拜庙、欢庆节日的娱乐性活动。

 

1978年春天,汤阴县文化局干部王平原来到支村和西隆化村,和村干部一起,把“跑帷子”与当地流行的“走经儿”舞蹈和“扭鼓”艺术融合在一起,将其改为花样多变、图案美观的经纬队形。

 

 

1987年,跑帷子被载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舞蹈队形

 

帷子舞具有中国古代战争和民间祭祀活动的双重特点,是一种独特的团体型、广场型的民间传统舞蹈。

 

演出时,近200名舞者会按照《易经》中的八卦阵法不断变换出100多种阵势,气势磅礴。

 

 

帷子手们屈膝微蹲,踏着鼓点富有节奏感地来回小步奔跑,每跑一步,帷子上的彩带铜铃就颤动一次,发出哗哗的响声。

 

舞蹈流程

 

演出伊始,在一阵震耳欲聋的土炮声中,两名衙皂(旧时官署之称)打扮的开道者手提大筛锣鸣锣开道。伴着洪亮而浑厚的锣声,演出便拉开了序幕。

 

 

此后,两名身跨骏马、手挥令旗的报马(报告消息的人)往来奔驰,开拓场地。

 

接着,乐声四起,锣鼓笙笛合奏出节律铿锵的民间乐曲,或高亢激昂,或悠扬婉转。吹吹打打、热热闹闹的乐曲烘托出了跑帷子特定的艺术氛围,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

 

 

这时,两名手持龙头的帷子头带领由彩旗手和鼓手组成的乐队,在低沉、浑厚的打击乐中依次进场,分列两旁。

 

伴随着乐曲节奏的变换,鼓手们跳起粗犷欢快、热情奔放的民间舞蹈,优美动人的舞姿构成一幅幅淳朴又美丽的民族风俗画。

 

艺术特点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跑帷子规模宏大,场景壮观,内容丰富,形式完美,在中国民间舞蹈中实属罕见。

 

 

其每队24人为一蓬,共有24杆帷子,象征着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三蓬则72人,构成一个帷子舞群体。

 

每根帷头上的十二幅画面象征着天干地支十二属相,帷头上的144个绣球则象征着宇宙漫天星辰。

 

 

帷头上另外两面分别绣有太极图和日月祥云的彩旗,称为“彩子”,象征着天地间阴阳交泰、化生万物的气象。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