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游中国」三千麦秆丝,剪贴大世界
麦秆剪贴是一种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民间剪贴艺术,又称“麦秸剪贴”、“麦秆画”。
它是利用麦秸的自然光泽、纹理、质感等特性,经烫色或染色,用“撕”、“剪”、“刻”、“抢”等特技工艺,或平贴或直接用麦秸逐层粘堆而成画面。
01 历史源流
麦秆剪贴始于隋唐时期,其传统工艺从麦秆团扇蕊剪贴脱胎而来。

每逢春麦收获季节,中国民间艺人会选出光洁的麦秆,使之经漂白、染色压成麦秆薄片,再将其剪贴于白绢或纸板上,用麦秆逐层粘贴成画面。

1949年后,麦秆贴画的技艺得到很大发展。这一时期,麦秆贴画从单一的平面剪贴发展到立体剪贴造型,如立体堆贴成金鱼、鸳鸯、锦鸡、熊猫等,并有以麦秆工艺制成花瓶的插花及书签。

02 制作流程
麦秆纹理细腻,尤其适合制作动物毛发与花草树木。由麦秆制作而成的剪贴作品不易腐烂、便于收藏。
在河南省信阳市秦怀王古墓里发现的麦秆画作品,至今依然色泽鲜明,历经两千年仍不失古朴本色。
制作麦秆剪贴最重要的一步就是选择材料。为了保证麦秆完好,需要采用手工进行收割,稍微有一点裂缝的麦秆都不能用来作画。收割后的麦子去掉首尾两端,留出中间的麦秆,再进行二次筛选。
.jpg)
接下来就是浸泡麦秆。将麦秆浸在水中,放入石灰粉,将麦秆泡软、泡透,然后慢火熏蒸。经过这一步骤,麦秆色泽变得更加鲜亮,质地也更加坚韧,麦秆中的糖分和细菌被进一步去除,使得麦秆本身具有防腐防蛀的功用。

经过一系列工序,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麦秆画便创作完成。这不仅考验手艺人的制作经验,也需要手艺人花费心血构思麦秆画的结构与图案,最终才能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作品。
03 传承意义
麦秆剪贴图案丰富生动,寓意吉祥、丰收、美满,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

清丰县麦秆画既有传统的韵味,又结合时代发展,做出符合现代审美的改变,完善并提高了麦秆画的艺术效果,形成了清丰县特有的古朴典雅的风格,具有浓厚的中华古典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