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 徽剧,兼收并蓄,博采众腔之长

Posted: 28 Dec 2021

 

 

「云·游中国」 徽剧,兼收并蓄,博采众腔之长

 

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为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汉族地方戏曲。

 

京剧以及中国南方的许多地方戏曲剧种,都与徽剧有着历史渊源关系,其影响几乎遍及中国。

 

 

吹腔轻柔委婉,拨子高亢激昂,皮簧通俗流畅,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

 

01 发展历史 

 

元朝末期,南戏与北方杂剧分庭抗礼。弋阳腔流传到安徽省衍化成徽州腔和青阳腔,并以此为主体,形成了徽剧的前身——徽池雅调。随后相继产生了徽州腔、青阳腔、太平腔、四平腔等多种声腔。

 

 

明嘉靖年间,在徽州腔产生的当时,中国颇有影响的余姚、海盐、弋阳、昆山四大声腔相继流入徽州。

 

清康熙、乾隆时期,徽州腔凭借徽商的推动和提倡,进入全面繁荣时期。这一时期便形成了唱、念、做、打并重的剧种——徽剧。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班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班入京演出,轰动京师。

 

民国十五年(1926年)左右,由于京、沪等地京剧的蓬勃兴起,徽剧渐渐衰落。

 

如今,安徽省徽剧团多次应邀赴世界各地演出,收获一致好评。

 

 

02 艺术特点 

 

徽剧在表演艺术上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腔之长。

 

 

它以多种声腔表现各种复杂的人物情感,以多种表演技艺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演出容量之大,表现力之丰富,令人惊叹。

 

徽剧表演题材广泛,表演场面或委婉细腻,或火爆炽列,表演形式灵活多样。

 

03 艺术成就 

 

徽剧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其传统剧目有1404个,保存档案有753个,历史悠久,内容多样,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文戏载歌载舞,委婉细腻;武戏粗犷炽热,震惊观众;生活小戏乡土气息浓郁,风趣诙谐;舞台画面多采多姿,具有雕塑美和造型美。

 

同时,徽剧还是徽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直观的方式反映了徽州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