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 | 中国旅游扶贫案例图片展(上)
前 言
旅游助力扶贫,创造美好生活,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特别推出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世界旅游联盟共同策划的《中国旅游扶贫案例图片展》。
.png)
图片展将分(上)、(下)两期和大家见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旅游扶贫案例图片展(上)。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直为消除贫困不懈努力。截至2019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 2012 年末的9,899 万人减少至 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2012年的10.2% 下降至 0.6%。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全球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旅游业和经济社会融合程度逐步加深,旅游在给旅游者带来美好生活享受的同时,以其更大的规模和前所未有的责任意识,为减贫事业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文旅产业作为中国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从辅助角色成为中坚力量。中国的旅游减贫经验对于全球范围内的旅游减贫事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展览通过展示扶贫地持有旅游资源、原生态民俗文化、生产生活图片,全方位、多角度、真实立体地展现了当地扶贫模式、发展历程、居民精神风貌和旅游扶贫成果。
在中国,通过发展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案例还有很多,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来走走看看,感受不一样的旅游扶贫中国故事。
广西巴马瑶族县
.png)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不仅是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胜地核心区,也是革命老区、深度贫困县。巴马通过发展旅游、康养和其他生态型产业,秉持“越是贫困地区越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越是贫困地区越要走开放发展之路”的理念,坚持把旅游发展和脱贫攻坚同步规划,一体推进,引进龙头企业,打造全域旅游,成功实现了“旅游做加法,贫困做减法”。2020年,全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
内蒙古阿尔山市
.png)
阿尔山市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横跨大兴安岭西南山麓,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城市之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为这座小城打造了草原与森林结合、湖泊共火山相映、温泉和冰雪交织的景观。
阿尔山市贫困村全部分布在旅游景区内或者在景区20公里辐射范围之内,均具备开展乡村旅游的客观条件。10余年来,阿尔山市逐渐探索形成“全域旅游+五小经济”模式,因户施策推广小种植、小养殖、小商业、小劳务和小合作五种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扶贫到户全覆盖。
阿尔山市通过景区拉动、企业带动、能人推动等形式,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希望之路。着力发展林下特色种养业,成功试种高寒矿泉水稻,开展“花海乐土”体验区、水产业、鹿产业等“旅游+”模式。2019年4月,阿尔山市正式摘掉国家级重点贫困县的帽子。
福建省龙潭村
.png)
中国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的龙潭村曾经是一个交通闭塞的留守山村。2017年5月,屏南县在熙岭乡龙潭村启动“文创-旅游”减贫项目,龙潭村通过建立文创试点、培育“文创一旅游种子”、“认租15年”规划、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推进老屋再生工程、创新管理机制等措施,让曾经的“空心村”变成了“网红村”。除了转变生产方式让原村民回归、新村民落户、启动新业态,还兴建了便利店、民宿等设施,村民人均收入比项目开展时增加了3倍,龙潭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甘肃省甘南藏族
.png)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境内地域辽阔,河流纵横,地形地貌多样奇特,宗教文化浓厚,旅游、畜牧、矿产、藏中药材、清洁能源等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甘南藏族自治州推进“生态立州、旅游兴州、文化撑州、产业富州、稳定安州”五大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绿色现代化建设步伐。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建设美丽幸福甘南、打造全域旅游大产业”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助推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21500人,47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3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人均年收入达2.9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