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ouncements

Home - Announcements - News
  

News

Back to News Listing

「云·游中国」非遗故事——玉田泥塑

Posted: 06 Apr 2021

 

 

非遗故事 | 玉田泥塑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名称:泥塑(玉田泥塑)

编号:Ⅶ-47

类别:传统美术

地区:河北省玉田县

 

 

玉田泥塑

 

玉田县因古人种玉的传说而得名,它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燕山余脉南麓,正当京、津、唐之间。

 

泥塑题材


玉田泥塑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田园动物等为题材,用泥土捏塑形象,经彩绘后成为泥埙,供少儿把玩。

 

 

泥塑造型

 

其造型一般为椭形体,单纯简练,半塑半画,以画为主,内镶苇笛,外部用白色作底,敷以红、黄、绿、黑各色,色彩强烈,但整体上感觉十分协调。

 

制作过程

 

泥塑制作过程井井有条,包括取土和泥、捏泥胎、制泥模、合模装笛、修整晾晒、铺白粉底、调胶、敷彩八道工序。

 

制作过程

 

泥塑制作过程井井有条,包括取土和泥、捏泥胎、制泥模、合模装笛、修整晾晒、铺白粉底、调胶、敷彩八道工序。

 

 

代表作品 

 

玉田泥塑的代表作有《八仙过海》、《麒麟送子》等,这些作品形象生动、寓意吉祥,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

 

 

《八仙过海》

 

发展起源

 

玉田泥塑的历史源远流长,从玉田出土的陶狗、陶猪、陶鸡、陶马等汉墓明器,和现代玉田泥塑的造型如出一辙,极其相似,更增添了玉田泥塑的神秘感。

 

玉田泥塑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20世纪60年代初,玉田民间泥塑正处于繁衍流传的成熟、兴盛期,集市上泥塑摊点长达一华里,形成了泥人一条街,来往于京、津、东北等地的商贩争相购买。

 

戴家屯和西高坵两个村子,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泥人的生产制作。两村相邻,其地势平坦,土质属褐土化潮土,因泥土粘柔细腻、晒干不裂而得天独厚,赋予泥土的生命音响与色彩,创造出享有无穷魅力的玉田泥人。

 

20世纪80年代后期,玉田泥塑一大批泥塑艺人纷纷收手,有造诣的老艺人相继谢世,最后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最后仅有吴玉成、刘广田两位老师。

 

1987年2月,吴玉成和刘广田在河北电视台现场表演,1990年,刘广田的作品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展出,受到专家肯定。

 

刘广田的代表作《小狮子戏绣球》和吴玉成的代表作《骑毛驴走娘家》分别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玉田泥塑誉满京城。

 

 

▲《小狮子戏绣球》

 

2005年,王振锋,王辉成立玉田泥塑崭新团体—玉田泥人王工作室,以继承传统,融入现代,展示民俗,点缀生活”为宗旨,继承民间传统、发展民间工艺、增加生活情趣。

 

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气息,适应现代生活,大胆创新,新形象,新立意,新品种与日俱增,为发扬家乡民族文化献了一份力量,为繁荣艺术创作出了贡献。

Back to News Li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