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翻开大运河流淌2500年的诗篇!
水波为曲,桨帆当歌,大运河带着故事,“流”进展厅。
近日,为期4个月的“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170件文物揭开面纱。其中,《运河全图》《潞河督运图》《河防一览图》等重磅文物均为首次亮真迹。
图解运河2500年
一幅幅运河图,是展厅里最大的亮点。
绘于乾隆时期的《潞河督运图》像是一张“照片”,定格了潞河漕运经济、商贸及民俗盛况。图中两岸码头、衙署、店铺、酒肆、民居等琳琅满目,画有官吏、商贾、船户、妇孺、盐坨杂役等820余人,人物形态各异,极富生活气息。
.jpg)
“水上漂来的北京城”
“水上漂来的北京城”的故事,也在展厅里娓娓道来。
展厅里还有一幅元代《卢沟运筏图》,画面中心是一座11孔桥,桥栏板望柱顶端均雕幼狮。除桥身上拱外,其它特征都与北京现存的卢沟桥相吻合。
《卢沟运筏图》
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曾对此图进行细致研究,认为漂运木筏的场景与元代初年大都城的修建相关,画中描绘的就是元初修建大都城时,从西山砍伐木材,以木筏的形式沿着卢沟河运送至卢沟桥,再转陆路运至大都城里的场面。
.jpg)
两岸城市轮番秀绝活儿
一条大运河为途经之地带来了勃勃生机,中国南北方经济、文化也随之共融共促。展厅里,大运河两岸的城市纷纷秀出自己的运河记忆和“绝活儿”。
《天津天后宫过会图》绘于清代,据专家介绍,这是一部风俗画卷,真实记录了清末天津妈祖信俗的风采,是研究中国北方妈祖信俗的重要实物。
.jpg)
此次展览还引入了“穿越时空的大运河”数字影像、“大运河文化”系列动漫短片、“中国大运河申遗宣传片”等,让文物“活”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