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遗产在中国——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伊河两岸,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陆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
公元493年9月,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拉开了营建龙门石窟的序幕。
古阳洞
古阳洞开凿于公元493年,是北魏孝文帝为其祖母冯太后营造的功德窟。
宾阳三洞
宾阳三洞开凿于公元500年,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
奉先寺
公元675年,沉寂已久的龙门再次热闹起来,奉先寺石窟落成。武则天亲率群臣参加卢舍那大佛的“开光”仪式。
卢舍那大佛为龙门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相传是根据武则天的容貌仪态而雕刻的佛像。
万佛洞
万佛洞完工于公元680年11月,因洞内南北两侧雕刻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
擂鼓台中洞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上皇位,龙门石窟迎来了又一个开凿高峰。
擂鼓台中洞完成于武周时期,建造的目的正是为女皇歌功颂德。
2000年11月30日,龙门石窟,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